刘建春
长江三角洲,水网密布,舟楫欸乃,数千年来,一片安闲静谧的模样。后来,汽笛声声,车轮铿锵,惊醒了枕河人家。
最早的故事,发生在1876年。这年春,江南的梅花已经绽放,河水渐渐解冻。江南大地即将迎来亘古未有之大变局,一种庞然大物——蒸汽机车,即将登临江南岸。春天,一条铁路开始从上海城区往江湾镇铺轨。夏天,上海城区至江湾段铁路通车,城里城外,男女老幼纷至沓来,铁路两旁簇拥着看热闹的民众。火车鸣笛开动,窗外的树木、房屋、行人迅速往后退去,这神奇的感觉让人们大开眼界。这条铁路叫吴淞铁路,是中国大地上首条营业性铁路。
随着我国铁路的持续发展,铁道线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延伸。2008年4月,合宁客运专线通车运营,从此,长三角铁路迎来新的发展。16年来,长三角铁路建设如火如荼,先后开通运营了沪宁、沪杭、京沪、宁杭、杭甬、合福、宁安、池黄、宣绩等30余条高铁。
如今,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,高铁营业里程超过4.6万公里,而在铁路网密集的长三角,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.5万公里,其中高铁营业里程突破7700公里。高效便捷的现代化铁路网,不仅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,也为老百姓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。现在手指轻点,网购一张高铁票,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长三角主要城市,一两个小时都能到达。
于是,爱美食之人有福了,乘高铁走遍长三角、吃遍长三角再也不是梦,我也开启了“高铁寻味”之旅。
第一站我去的是高邮。高邮是京杭大运河畔古老的城市,晚清洋务运动时期,高邮与铁路,曾经在纸面上邂逅,人们打算修一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,线路走向就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轨迹。可是,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,这个设想只是昙花一现。2020年,连镇高铁开通运营,从上海踏上高铁,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高邮。
我到高邮的时候是下午,正好赶上“晚茶时光”。汪曾祺说,高邮这地方有吃晚茶的习惯,每天下午,人们要吃一次点心。点心的品种,有干拌面、麻团、烧饼、油墩子、油炸臭干、刨凉粉等。下午三四点,高邮晚茶以高调的姿态闪亮登场了。锅碗瓢盆响起来了,炉火旺旺的,油锅渐渐沸腾。蒸笼里,水蒸气膨胀着寻找突围的空间,随着“嗞嗞啦啦”的声音响起,各种香气在街头巷尾飘散开来。香味,好像是无声的召集令,吸引人们前来品晚茶。
在汪曾祺小时候住的东大街一带,晚茶氛围至今还是很浓郁。卤菜店的白炽灯,把盐水鹅照得油亮油亮的,排队等待购买的顾客,眼神也是亮闪闪的。只见大师傅手起刀落,一盒盒卤菜就已切好装盒。龙虾店的招牌红红火火,香辣味呼之欲出,刨凉粉的一对翁妪安安静静,慢动作里满是时光的沉淀。郊区的农妇来了,三轮车上满是新鲜的菱角、玉米、南瓜、芋头等,一个小时前,这些自家种的物产,可能还在水中、田间挥洒丰收的喜悦呢。
蒲包肉为高邮所独有,是晚茶的主力。用高邮湖畔的蒲叶,制成小小蒲包,鲜肉切碎腌制,衬一层豆腐皮,放入蒲包,一根麻绳在蒲包腰部扎一道,扎成葫芦形,家常食材顿时有了艺术趣味。客人买的时候才倒出来,店家当场切成片状。咬一口,齿颊之间满是肉与蒲草的清香。一家蒲包肉店门口,醒目地展示着汪曾祺的照片与作品名句,故乡的后人,至今还在享受着老先生的膏泽。
去富安品尝鱼汤面,我乘的是盐通高铁。高铁从上海出发,只要一个多小时,即可到达东台站。富安是东台市下辖的一个镇。在古代,富安是著名的盐场,小镇因盐而兴,渐渐人口滋生,商业兴旺,明清时,富安颇有一番江南意境,人称“小姑苏”。一条米市路见证了古镇当年的繁华,至今依然是镇上的主要街道。那时,桥下停满了来自湖广等地的米船。青石板街两旁,是青砖青瓦连绵的店铺。这里的人们爱吃,懂吃,吃得讲究,吃得专业。镇上有粮行、八鲜行、茶社、酱园等,热闹非凡。
从人们保存至今的茶社结账清单上可以看出,富安人挺爱喝早茶的,喝早茶的时候,有一样主食是必点的,那就是徽面。不知道当年的徽面是不是鱼汤煮成?如果是,那就是最初的鱼汤面了。鱼汤面如今是省级非遗美食、东台的名片,也是小镇早餐的优选。在富安,要吃头锅鱼汤面一定要趁早。老街上,你看到凌晨四点多就灯火通明的店铺,直接跨进去,一定是鱼汤面馆。前来喝早酒、吃头汤面的,十有八九是老食客,也是街坊邻居。许多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一天不落,面馆成了他家早餐食堂。在他们眼中,富安的早晨,是由汤的浓白、面的鲜香、灶上的热气和店堂里亲切的乡音组合而成的。每天来同一家面馆,坐同一个位置,吃同样配料的一碗面,吃着吃着,就从少年吃成了老翁,鱼汤面就这样不着痕迹,嵌入了富安人一生的历程。
在杭州青芝坞,我体验了一场美食慢生活。青芝坞就藏在西湖边的深山里,我从上海虹桥站乘高铁到杭州东站,换乘地铁,很方便地就来到了这座美食小镇。
早在东晋时期,青芝坞就已形成了村落。宋室南渡后,这里最发达的就是酿酒业,酒窖、酒楼林立。如今,小镇聚集了上百家餐饮店,做美食,青芝坞是有底气的。
在一家不大的饭店门前,一块黑板上,清秀的字迹,是老板写给客人的一封信。大意是说,他不是专业的厨师,没有专门学过烹饪,下厨的手艺是从妈妈那里传承的。他们老家是宁波的,食材都是每天从宁波运来,讲究的是新鲜度,但是人手少、店面小、客人多,排队一个多小时是很常见的,不愿排队等候的,就不要浪费时间。
当时,已有七八位客人在排队,这封信引发了我的好奇心,在等了一个半小时后,终于进入店内坐了下来。饭店工作人员只有两位,老板亲自下厨,外间只有一位女服务员。糖醋里脊、脆皮大肠、雪菜黄鱼、香菜年糕……每道菜上来,就被一扫而光,没有精美的摆盘,没有艳丽的颜色,也没有花哨的造型,每道菜都是那么质朴,却浸透着家常的气息、妈妈的味道。我终于明白,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花一两个小时等待了。有时候,寻找美食,不一定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,而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,把脚步慢下来,给心灵放个假。
幸好有高铁,让快旅慢游成为现实,也让我实现了“美食自由”。